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空名庐

从事基层教育、新闻、宣传多年,落脚于文化。虽未虚度年华但无所谓成就。空有其名耳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我之缺点别人没,我之优点别人有。四舍五入认俩字,俺这脑袋会干啥,里边装着思想家。 已创作微奇小说550、上传手机摄影10000张。

【观粮观察】留不住的地方话;【卫水文化】清明时节赏梨花  

2017-04-04 16:39:04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【观粮观察】留不住的地方话

【卫水文化】清明时节赏梨花

【观粮观察】留不住的地方话 

        据观粮观察,2000年代之前千百年来中国各地普遍流行使用的官方语之外的地方话语、方言俚语,伴随现代白话文的提倡和成功普及,特别是新中国1960年代国家推行全国统一标准的普通话,尤以进入21世纪国家进一步强力普及普通话,从幼儿园教学开始(当然少数民族地区另有其特殊的标准化方式;地方剧种的承袭和保留除外)、包括家庭与幼儿之间的会话,绝大多数人,都在使用国家推行多年的普通话。因普通话有利于人们的日常工作、生活、学习的交流,特别适用于人多地广方言用语、发音不一的中国,故使用全国统一的普通话,是大势所趋、更是历史的选择。所以,广义地说,地方话语、方言俚语,早早晚晚是留不住的,最终必将为普通话所基本、或者完全取代。

        当然,我想,这是后话——这是一二百年、甚至几百年以后的事了。至于将来如何保留各地的地方话语、方言俚语的标本,那就是“非遗”工作者和其他方面专家的事了。

        所以,观粮在文学创作方面,有时有意地把古代汉语、现代汉语与地方俚语,结合起来一起使用。权作一种尝试吧。

       每个时代、每个人,都有正确使用本国、本民族语言的责任和义务;

       每个人在所处时代,都肩负着发展本国本民族语言的神圣职责和义务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~~牧野大地天仙真人空名君观粮 抛砖引玉

【卫水文化】清明时节赏梨花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清明时节赏梨花,

晚秋梨花顶呱呱。

不必远足买门票,

俺庄便有好几家。

雨纷纷来润大地,

鲜花对比数梨花。

湿土湿地色色深,

映露映珠啧啧夸。

 

【卫水文化】清明时节赏梨花;【观粮观察】留不住的地方话 - 迟  夫 - 空名庐

寺庄顶农户的晚秋梨园 

【卫水文化】清明时节赏梨花;【观粮观察】留不住的地方话 - 迟  夫 - 空名庐

~~牧野大地天仙真人空名君观粮 手机拍摄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46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